分类: 生活与观念

  • 天价彩礼逻辑之别人家的了

    大概是受到中国的现实环境影响,还有精神上的穷乡僻壤女性及其父母信奉天价婚礼,认为这是必要的。

     

    有的是不怀好意论,认为天价彩礼就相当于扼守住男方命门,用天价金钱作为保证金,反正是从来没打算退还的。不过这种做法明显的问题就是会坑害新家庭,估计他们都不考虑到这么久远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论非常常见。

     

    待嫁女性自身及其父母认为,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那么留下天价彩礼是天经地义的。正所谓养了20年的女儿变成别人的,自己要点钱给父母(自己)那只能算略微尽尽孝。

     

    这种想法有个不太显然的漏洞。 女儿嫁出去和男(女)方组成新家庭,这是女儿自己做出的选择。组成的新家庭,也是新夫妻组成的新家庭。这不是所谓女儿嫁给了别人家,而是嫁给了一个自己组建的新家庭。

     

    明明是自己决定嫁的,怎么被说得像是谁人逼迫一样,对方天生就亏欠了自己的婚姻选择呢?

  • Easy Girl 不是抵赖的那样少

    Easy girl问题,中国以前很少流行讨论,现在流行了吧,还是能发现理客中说这些都是极少数中国girl干的,和广大群体无关。

     

    但是,事实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之前看到研究说女性择偶首先注重的其实是外表帅气,这是本能性的。不过大家都知道人是有社会性的,必然受到周围环境——例如父母的影响,导致择偶观念会偏离不少本能。

     

    对一般的中国女人而言,她们就还真的觉得西方白人更帅,搞得她们极度谄媚去讨好对方。也许,女人们首要关心的其实是性吸引力。

     

    以上内容我观察过,我觉得是基本符合事实的。如果以上内容真的成立,那么Easy Girl就不是极个别的,反而是普遍的,本能的。

     

    不再是大家不愿意承认的那样极少数,感觉挺难堪的吧。

     

  • 进度是学习的阻碍

    说起来很奇怪,大约5年以前我就觉得Kindle显示屏上的进度条让我很难受,但是我又不自觉的还是想看看。当时我就想,也许完全隐藏它不错。

     

    不过今天,想法突然改换了。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问题能让人只能学习到很少的东西。

     

    注意到了吗?现在的人看短文,网文还行,看大部头就不行了。为何如此?  其实有个特别简单的可能的解释:

    焦虑,痛苦。

     

    就是因为打开大部头之后,稍微等两天面对这样的进度,例如1%,我自己就会有难以想象的焦虑,痛苦和逃避。于是最多一周我就和这本书说再见了,自然,也就总是无法学习到核心的好东西。

     

    所以可以发现一些明明水准还不错的人,偏偏就是没学到好东西,原因可能就是这里。他们太急切,太想成就了,而在这种进度的痛苦与放弃中,忘记了学习本身的乐趣。

     

    由于据我观察,这问题是人类的共性,所以发现很多大学明明还不错,毕业就再也没学习到东西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的人尚且还能看点短的精粹,慢慢总能取得些进步,有的人却只能沉迷在生活的享乐与琐事中。

  • 服了我的拖延症

    事到临头,没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就是不自觉的就会拖延下去。

    只有等事情已经发生有点难以挽回的势头了,这会儿才突然想起用几倍的代价来补救它,这会儿倒是想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这人性,是不是实在太贱了点?

     

     

  • 旗帜鲜明反对电报 Telegram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用电报就是民主自由斗士人群的代表性聊天工具,而这款软件却来自曾经的老大哥——老毛子。

     

    这事实是否十分讽刺?

     

    电报管理员可以对群员秒踢,该群员的所有消息都会消失,而且别人还不能再想办法进来(除非换手机号),也联系不上其他群员。可以说,从根本上,电报(Telegram)极端集权,极端中心化,极端独裁。

     

    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喜欢往这里跑是不可思议的。

     

    也正是因为奇葩的创造者,诡异的社群逻辑,电报也是目前宇宙上最好的割韭菜工具,是号称去中心化数字币圈子的指定行骗工具。

  • 小米插线板使用体验

    用了两年多这个插线板,终于在现在用坏了第一个。那么说说感受吧?

     

    感受就是:不专业

     

    小米插线板我观察到的明显问题就不少,例如以下问题:

    • 插入困难,非常难插入,有时候你都想砸了。不同的小米插线板在这个问题上竟然还有不同表现。
    • 插入干扰。伴随插入困难来的,就是插入插头会干扰到其他设备,有可能导致其他正在工作的设备突然断电。对于需要稳定电力供应的设备来说,这就非常要命了。
    • 有电流声,这就决定了不好距离自己太近。
    • 质量堪忧。我这个坏了之后和人聊天说起这个事情,原来他的也刚刚坏了,理由更加危险,竟然是导致跳闸,插头附近的塑料都有融化现象。

     

    我的是怎么坏的?就是充电的时候突然坏的,不仅是USB坏,交流部分也坏,也没看出来还有什么维修价值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用坏插头。看来还是专业,纯粹的插板更适合注重稳定性的场合使用。

     

  • 过年项目不再稀有

    去年过年的时候想过这问题,不过拖到现在才来扯淡。

     

    现在的人都说,中国没年味了,没意思,不仅无趣反而还是极大的负担。别说假期比较少的人,就是假期比较多的人也这样想。那就奇怪了,现在的人确实是不怎么盼望过年本身了。

     

    如果以前有盼望,那都是假期,团聚,轻松,大方,食物,玩具堆叠起来的。 而凑巧的是现在人的生活水准是极大提高了,所有之前能感受到独特的现在都随处可得,自然也就不再盼望过年。

     

    所以,简单来说,过年需要点新的独特的东西,春节需要新传统。

  • 损人利己 窃公为私

    没错,这几天知乎上一堆讨论高考与志愿的问题,偏偏高考背后的的奇葩套路竟然才是人世间主流。

     

    对于我,那都是高考很长时间之后才明白其中的不公程度有多令人震惊。高考明面上被这么多人关注,但是内中不公却竟然运转了很多年,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高考与录取问题。

    按照道理来说,北京那么多知名高校都是用的国家资源,那么北京户口占那么多名额是明显不妥的。不过我们的上层人士都很有套路,处心积虑搞误导,如同国不同卷,自主招生,考试加分,不准上高中等等奇葩政策,就是要为盟友们获取最大好处,而且还立起牌坊来。反正好大学我们自己的后代包场了,其他子弟都去读中专/大专老实当电池。

    要说这是谁干的?   谁才是凶手?

     

    要说凶手当然是当年的政要,学霸,知识分子。精心打扮,不仅不会显得是自己占了便宜内心应该不安,反而在他们口中,那是他们自己应得的,其他人没机会上都是自己的锅,不仅不应该同情,反而是应该往死里整。

    同样的理论推导下来,也就难怪朋友圈里面总有几个学而思的人天天发花式推广信息。只要多多补补课,劣化下公立教育,最好的国家教育资源,不就成了客户们自己家的了。

     

    损人利己,这不就是博弈论最基础的调调? 偏偏博弈论的那些套路,地球上早就重演了无数次,只是高考问题既知名又隐晦,内中的损人利己套路几乎所有地方都在发生,就是没人意识到在这里发生。

     

    前几年烧宝那帮人在吹中国要反思快乐教育,坚定拥护应试教育,反对素质教育。 其实按照现在的想法,那都没直接说到点子上。明明有个严重的博弈问题放在那里,只要这种博弈这种信念不解决,不管什么教育他们都能搞出新的不公与损人利己套路来。

     

    中国的教育,要解决的是其实是教育不公与泯灭人性。

     

    当然,在中国,政策代表人民,却明目张胆义正言辞大规模干损人利己的事情那都是稍有观察的人所周知的,这也难怪政府信誉差,谁信了那些坑人政策那不是傻了。

     

    也正是基于上面的想法,最近我准备重新翻翻曾经上过课但是什么都没学的博弈论课程了。

  • Reddit 评分制十分可笑

    曾经我在论坛看到很多建议,有建议论坛学习Reddit也来这种评分制。当时在群众眼中,这完全就是论坛救星,一切都很完美。

     

    但是在几年以后,我意识到Reddit模式是多可笑,傻逼才会觉得好。

     

    原因很简单。这种评分制会导致多数人-俗称傻逼的人控制判断标准。他们觉得好的,那就会高分,他们觉得不好的,批评的,他们就会给出低分被隐藏,得到一个耻辱的帖子提示。

    于是劣化与侮辱就不可避免。

     

    论坛都是有管理员的,明显不妥的自然有管理员处理。评分制非常轻易就给了普通人羞辱牛人的机会。

    很明显,给予围观群众这么高的评价别人的权限是非常危险的。

  • 名画为何是名画

    这是我今天的偶然想到的结果,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怎么想的。

     

    以前,我不知道为何名画是名画。后来,我接触了比特币,我认为名画之所以成为名画的特点之一就是稀有。不过,我感觉它依然不完美。

     

    今天,我终于想到了这点:

    名画为何是名画,不仅是在于他的稀有,根本在于它的共识 ,这不仅仅是绘画技术上的共识,而包含人类心理上的共识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某种潜在的没爆发(或者正热)的思想,刚好有个艺术品(这里是画)用非常高明的手段表达出来,就能引起当时人类的极强大共识,那它就是历史名画。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难怪名画总是在动荡的历史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