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与观念

  • 阻碍发展的思维本能-将来集中一起学习一起做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至少对我而言,如果我对什么有了规划之后,除开刚开始几天的热情,其他时候如果一旦暂停了,都会本能认为将来专门拿时间来做。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不想学不想做,将来专门集中做集中学。

    这种本能的想法,想来其实危害极大。

    明显的,这种想法容易导致一直推迟到“最后一分钟”的拖延症。如果还有最后一分钟恐怕还算好事,毕竟很多重要的事情,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最后一分钟”。人生的机会是在偷偷溜走。

    然而,上述想法还有另外一点极为严重的错误。

    稍微有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长时间集中学习某一门课程或者学科是非常痛苦的,通常我们都需要交叉学习。不仅在于这样没那么痛苦,还在于这样操作效果更好。

    不幸的是,这种学习交叉学习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是普适的,人类都这样。

    所以集中学/做的想法,不仅是难以真实引发行动,更导致效果相对非常差。从“爱上学习”到“恨上学习”,我想任何经过现在中国高中教育的人都会理解这点。

    所以,现在有的什么学习或者行为计划,都应该按照规划分拆来实现,这还真是必然的。

  • iOS勿扰模式“重复来电”已经变为请尽可能打扰我

    众所周知,iOS自带的勿扰模式,默认会阻断新电话的接入。

    但是其中的“重复来电”功能在以前看来是个改进,适合3分钟内第二次的电话接入请求。

    表面上看,这适合紧急情况。但是正如上方“众所周知”所描述,现在是个人,特别是天天拨打电话的人,比如快递,外卖,送货人员,都知道只需要连续轰炸个两三次对面就肯定会接电话。

    如此,当我想要利用勿扰模式睡眠的时候,一旦每隔一段时间遇到这些人,就一定会睡不好。

    毕竟在睡眠中突然被吵醒然后拿起手机,能立即重新入睡的机会,可能远远没有想象的多。

    所以“重复来电”功能的提示音跟让对方立即轰炸你没什么区别,该功能已经失去意义,建议立即关闭。

  • 洗碗机耗材的省钱系列组合

    相信大家都基本用上洗碗机了,不至于还生活在火星,必须自己动手。

    而说起洗碗机呢,不得不说下知名耗材品牌的杀猪价,中国移动1毛钱一条短信资费的负责人肯定与他们会很有共同语言。

    一般来说,洗碗机会有三个主要耗材:

    1 软水盐

    软水盐是用来配合软水装置用的。装置需要配合高浓度盐水,使用置换的原理将水的硬度降低。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机器没有软水装置,软水成分还有没有意义呢,我只能说…

    既然是高浓度盐水,按照临时解决办法,精盐(氯化钠)理论上就可以,但是食用盐一般都是加碘盐,也不被推荐。

    所以如果要买,我推荐使用淘宝上批发的那种15块钱9斤的 “块”状中盐软水机专用盐。

    虽然是比较大的块状,但是盐的性质依然是碰到水就会化(溶解),大不了第一次用的时候稍微融化慢一点点。现在的洗碗机都有预约功能,多等几小时其实无所谓。

    如果嫌弃麻烦,可以买中盐的细颗粒的软水盐,缺点是更贵更大包装,适合组团。

    2 洗碗粉

    洗碗粉目前根据我已知的信息,推荐在打折的时候买立白洗碗粉,可以做到20块钱一公斤。

    如果不想等打折,直接搜索“DM 德国 洗碗粉”,也是20块钱一公斤。

    国产的简境有人说好,但是也有很多人说根本洗不干净,用了第一次不会用第二次,所以就不推荐了。不过简境日常打折,打折之后也不过是20块钱一公斤。

    要说哪里看打折,当然是使用知名上市公司“什么值得买”。

     

    3 亮碟剂

    我的洗碗机都是直接“自然余热”干燥的,但是我感觉已经非常满意了。

    如果你想要干燥快一点,这个亮碟剂还是不能省。实在想省钱,就比较无所谓了。

    目前我直接买的是上面推荐的“DM”的亮碟剂,暂不折腾。

  • 重新买回喵帕斯

    2017年的时候注册过喵帕斯,但是当时有朋友叫合租,就用了合租套餐导致喵帕斯账号被删除。

    后来合租不想用了,就在网上看到一些affman推荐机场,试用了一个月感觉非常好就买了更高级的套餐,正好赶上了周年庆打折。

    结果刚买没两天就他喵的跑路了,线路根本不可用,工单没人管。但是官网还在,诱导购买的页面依然工作正常。

    由此可以确定已经跑路。

    但是,站长竟然通过其他渠道说“高三集中精力复习,不是跑路”。

    QTMD,不愧是典型中国人。

     

    结局就是,我再次注册喵帕斯账号买了30元/月的无限流量等级2套餐。

    丝般顺滑,一切还是以前那样。

     

    注:此文唯一目的是说“QTMD”。

  • 我们到底为AI欢呼什么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的AI研究帮助人的落地应用没看到多少,祸害人的倒是不少。

    比如:

    学习你的习惯,然后制造垃圾或者偷走你的钱与生命。

    试图拥有人类能力,然后将人Fire掉。

    试图拥有人的能力,然后让人处于随时随地的监控中。厉害国对此特别感兴趣。

    试图拥有人类能力,然后将人杀掉(武器化)。另外金融市场割韭菜AI也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

     

    美梦中的AI时代是人类个个过上富足生活,然而根据厉害国现状,我更愿意相信未来是只有奋斗逼才能拥有每月1000块钱的世界。

    毕竟1000块钱是6亿人的某种基本判断门槛。

     

  • 日常生活系列-精力注意力与效率

    闲了太久了,现在发现离开高压力环境之后很容易发生效率低下问题。

    不要误会,我说的高压力环境是我以前经常给自己定下一天看一本中低难度书的目标。

    那时候一天完成一本书还不算困难,甚至觉得挺简单的。现在,我竟然2小时过去了也并没有看多少点。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没有管理自己的精力,在昏沉中开始阅读,这时候也容易走神,当然,没有那么强烈的动机,效率也特别低。

    结果一天往往也做不了什么,而浪费时间的代价往往特别大,时间就是钱啊!

    看书却低效的时间我本来可以用来挣钱,一天仅仅因为效率差就能浪费近千块,这实际上对我这样的贫苦人士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实际上我最近的阅读书目不少是关于效率/目标/上瘾问题的。经过一番阅读,我倒是可能有了一些答案,这些答案关系到人为什么会失败,自然也包括人为什么会精力差效率差。

    从我现在的总结看,提高效率的关键是保持自己的动机之后,保持自己的“高精力水准”与“高注意力水平”。要做到这两样,专业化的“睡眠技巧”“运动技巧”与“防上瘾技巧”“饮食技巧”都是必须的。

    以上内容都可以在一些外国书籍中学到,稍微找找就能有。在神奇的土地,我们学到的大V教授的方法绝大部分都来自这种洗稿行为。也不用什么高级的抄了,就抄抄书而已。

    实际上以上内容还少了点什么,就是“专业目标技巧”。不要误会,这里的目标方案不是烂大街的PDCA循环,也不是烂大街的SMART法则,也不是什么5W1H,5D报告等等,而是你很难想到的东西。

    关于目标的问题,以后再说。从我现在的经验与总结看,这里很少有人注意,也几乎没书讨论的地方,才是为什么目标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实现它之前,先把精力与注意力做好也是很不错的了。

     

  • 当你在搜索“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在搜索人生的意义,这极可能说明你正处在人生的路口。

    作为深受其害的人,如果有人因为搜索这个关键词而进入这里,请立即拨打“心理咨询热线”。

    如果不想那么做的话不妨多看看书,自然就能想开。

    事出有因:我发现有人在搜索“what are we living for”,返回的搜索结果却是关于指导人寻求心理帮助的。

    作为亲身经历同宿舍楼同学自尽的人,以及自身也被该问题极大影响的人,我只能赞叹国外的专业水准。

  • 不要去申请Multimedia judge 项目

    这个项目的人非常少,最重要的是任务也非常少,申请就是个坑。而且他喵的抽查也不少。

    懂的自然懂..换个申请就对了。

     

  • 自律与专注,真正的爱情故事

    最近两年来,我反复听说人成功要的是自律,当然还有很老套的专注。

    简单来说,你不能成功都是你自律不行。

    然而,这半年来我每天坚持看书,从一个月才能看完一本到一天就能看完一本(简单的看一个月,难的看一天),从只能坚持一会儿到坚持很久,让我看起来就真的具有某种梦寐以求的“自律”性质。

    在这过程中,我已经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于,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目标,也就是没有动机,没有内在认同与内在动机。

    听说过网瘾少年嫌弃自己不想开机吗?听他们说要主动戒除熬夜吗?

    这不就是大家所说的“自律”与“专注”吗?

    既然如此,那市面上的教人“自律”与“专注”的书籍教程真是南辕北辙,不得不服。

    很可惜,中国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人的目标与动机,也就难怪大家都去学习怎样“自律”。

  • 成功学是对的

    我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学习改变命运”,我看了觉得好,也推荐给同学看,他也说好。

    后来我了解到这种东西叫做“成功学”,导致我以后看到这种书都不看了而且羞于启齿。

    在今天,我重新了解到,原来“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类的书目也被划分在成功学。

    那我不震惊都不行了,真的无语了。这么说来,成功学其实才是对的,它是每个人必备的,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欠发达国家而言。

    早知道这样的话我早年不如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