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Hackintosh

  • Mac禁用CPU睿频简单方法 完全免费

    不知道怎么回事,禁用睿频这样一个古典而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问题,一搜索全是Turbo Boost Switcher教程,比如这个。这么多人都研究它,它获得如此多的曝光度,作者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了,不服不行。

    那篇专栏主楼的方法不太好,后面评论的方法反而比较不错,但是我没用过,也没查过,不知道这是用了什么技巧…

     

    说到底不就是个加载Kext然后根据当前的状态再次启用吗?怎么弄得这么难。上Github搜索了下,果然找到了几个类似的项目,而且这些项目都有些年头了,但是不用担心,Turbo Boost Switcher本身也很有年头,只是看起来很新而已。

    这些项目之间一般有微小的目的和方式区别,本来以为需要自己修改下,结果找到了一个完全符合我心意的版本,就是 它了 

     

    这个项目非常低调,没有提供预编译版本。下载下来用Xcode编译一下就成,默认编译部署目标是10.9,不用改就能兼容10.12。

    编译之后可以用KCPM安装到LE,然后重建修复权限重建缓存,重启用Intel(R) Power Gadget验证,检查Kext是否正确加载,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我推荐的这个是总是自动禁用睿频,我一直都是这样用的。如果你有其它需要,可以选择上Github找那个根据是否电池供电来自动禁用睿频的,方法完全一样,实在不行就魔改吧。

     

    注意: 你可能需要关闭SIP中的驱动签名检查,具体KCPM工具可以教你。用Clover的也许可以直接使用Clover注入,免去安装的麻烦,但是我不确定它用这种模式是否能正常工作。再或者尝试自己签名。

    观察下的话,还能发现这个项目的作者是国人,必须感慨下现在越来越多正在使用的精品软件实际都是国人作品了。

    我之所以改了这篇博文的标题,是因为我可能发现了一个更简单的..等确认了再发布吧。

     

    我在这里发布一个预编译版本,请到这里下载。

    https://github.com/riverai/DisableTurboBoost/releases/tag/1.0

  • 提前关注苹果Mac OS X系统的分区分配

    提前关注苹果Mac OS X系统的分区分配

     

    我们进行Hackintosh安装一般都是在已经安装好Windows之后进行的,这就有个很显然的麻烦。

    一般来说,我们是在Windows分区里面划分空间出来,加上安装的时候Mac OS X也会自动在安装盘末尾添加一个新的Recovery分区,也即是,你的Mac OS X安装盘末尾很可能不会再有机会存在自由空间。

    个人体会,苹果的磁盘分区相关的内容一直就比Windows更诡异难测,不仅支持的工具非常非常少,本身就透露一股邪气,说实话,经常我都是不怎么敢动手的,在这宁愿更可靠也不愿意冒风险时段。

    那么,构想一下。假设你是在一块固态硬盘上进行的Windows和Mac安装,那么你后来发现Mac盘空间偏小,你要怎么扩展分区?

    自由空间能下不能上
    在10.11使用10.10的分区工具,自由空间排在Mac分区之前,无法直接扩增Mac分区

    到目前为止,我不仅查阅和尝试了苹果自身工具的讨论资料,还尝试了部分Windows下和Mac下的分区工具,没有看到谁有办法把前端的自由空间分配到后面的Mac盘上。Windows下的无损分区调整工具其实是在做自由空间的转移,面对拦在路中央HFS+,没有明显的好手段。

    既然无法直接将自由空间合并上去,那么我只有两条路可走了:

    • 将这部分自由空间格式化,作为虚拟机镜像的存放空间,下载空间,额外的应用程序存放位置,是为折中方案
    • 备份Windows和Mac磁盘或资料,再直接Clean磁盘重新分配分区。备份方法里面至少包含磁盘镜像级别备份,系统文件状态级别备份(这是我自己给他们取的名字)

    因为后面的办法实在是有点未知的风险(从来没这么干过),牵连太多,需要的备份空间也不少,现在没精力搞,我也只能先用折中方案了。

    苹果的分区功能,文件系统(HFS+)不仅(被)支持少,而且像Linux内核支持的那种动态扩展分区也看得是我眼馋,可惜Mac的类似功能好像被人拿来做Fusion Drive了,而且需要从头再来,显然也不适合我这样偷懒的人。

     

    其实我只是想提醒你们,一开始就最好知道这里有个比较危险的地方。由于Windows 10实在稳定性太差,而Mac OS X确实又还不错,分出非常大比例的空间完全主力就用Mac OS X完全是可以的。

     

  • El Capitan 重启时进入无响应的一种可能原因

    El Capitan 重启时进入无响应的一种可能原因

    El Capitan 是苹果最新的OS X系统,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写了USB驱动相关的内容,别说Hackintosh设备需要稍微一点技巧,就连苹果自身出的设备都可能存在USB问题….

    如果你在安装各种更新重启,特别是有关USB设备(包括USB驱动,USB鼠标等)更新时发现屏幕黑了,鼠标还在,系统好像停止了,也像没有停止,硬盘灯还如平常使用一样偶尔闪烁——就是重启过程好像停止时。

    那么,尝试一下移除连接的USB设备。

     

    USB与重启的问题,不仅在苹果OS X上有体现,在微软Windows10 TH2上依然可能有相同情况。所以,到底这是因为我的主板设计和设置不够好,还是我的奇葩G500S鼠标设计不对,或可能较新系统尚未完全准备应对各种USB状况都还未知。

    USB阻碍重启,并不是一定出现,只是可能出现。

     

    对我而言

    在OS X

    提取ACPI表时没有把USB 3的启用设置到SmartAuto,而是Enable(历史原因),使用的FakeXHCI自动挂载连接USB2设备的USB3端口到USB2总线,然后更新鼠标驱动重启时遇到了无法完成重启。如果有空的话我还应该再花几十分钟修改BIOS设置,重新提取和修改ACPI表。

     

    在Windows10 TH2

    USB3设置的是Enable而不是XHCI,某次系统更新时无法完成重启,一直显示正在重启计算机。此次更新与USB驱动无关,仅仅是一次Win10的累积更新。

     

    希望在主板BIOS设置中将USB XHCI的内容设置到SmartAuto能对两系统都有帮助。

    不过还是更怀疑只是系统还没适应现在的多种USB设置。

  • 是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无线路由的Repeater,Client 模式

    是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无线路由的Repeater,Client 模式

    说起Hackintosh来,当然是要想办法解决联网问题才行。不过可惜的是,有线网卡常见的就几种,还很容易内建和驱动,无线网卡上,就能体会到自己的笔记本商是如何奇葩。

    有如HP,来弄我等品牌,竟然在BIOS内置无线网卡白名单,不在名单的还难以工作。自己接编程器刷BIOS?呵呵……….

    来弄我作为真美国良心中国汉J,能一边做到在BIOS留后门,一边又能禁止不在自己名单中的网卡工作。针对一普通系列产品,也能有白名单问题,确实不能理解这家奇葩公司做这样的事。

    如果你是MiniPCIE接口,碰巧还有办法搞定白名单或压根厂家懒到家懒得用白名单,那么BCM94352,AR928X倒是挺好。要是更奇葩的NGFF接口呢?现在NGFF接口用的网卡奇贵不说,来弄我能做到同时用NGFF和白名单。

     

    这时,莫非就要用USB网卡?USB无线网卡使用的是USB接口,笔记本上本来这东西就紧缺,刚巧他还有体积妨碍你可能的鼠标使用。如果只是对人来说的妨碍就算了,驱动USB网卡还可能带来额外的问题,比如与睡眠电源管理等相关的事项(虽然你可能错以为无所谓),还有个问题就是,当事人需要安装无线网卡驱动,无线网卡管理软件,无线网卡系统服务。

    就事实而言,人人都难免有点洁癖,装得越多麻烦越多或说想起来不舒服,不装这些才是最好的。

     

    对于台式机而言,如果要用WIFI,怎么办?

    去用PCIE网卡?PCIE网卡,如果是支持11AC协议的,那可就奇了,比笔记本的版本还贵。

    说到底,很多人折腾的时候都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路由的 Repeater,Client模式。前后两者差别很小,区别是前者带有额外的AP功能,只需让路由(R2)进入此模式,此路由本身和通过有线与无线接入此路由的设备都将加入上层路由的Lan网段。

    既然是在同一个Lan,为防止网关和IP地址冲突,应该保证路由2本身的地址与Lan的所有其他设备都不同,比如指定自身的Lan地址是192.168.2.252,同时关闭它的DHCP功能。

    无线路由另外一个常见的模式是网线直插Lan,工作在AP模式,可以说是无线交换机,这时需要做的也是关闭DHCP和修改自身地址。

     

    现在谁没有几个多余的路由器,买USB网卡不仅麻烦还额外花钱,信号还不如路由好,台式机折腾无线网卡更是要花大价钱。

    一张PCIE用的11AC无线网卡可能需要399,一个功能强大的600M 11AC无线路由,价格可能不到50。

     

     

     

     

  • 黑苹果网卡推荐 兼论BCM4322HM8L 与 NW360 USB无线网卡

    黑苹果网卡推荐 兼论BCM4322HM8L 与 NW360 USB无线网卡

    黑苹果系统网卡推荐

    这些网卡相对来说都是久经考验,而且比较简单,部分网卡需要稍微额外配置。

    Mini PCIE:

    不缺钱版:BCM94352HMB,BCM94360HMB(三天线)

    穷人版:首选AR9280(AR5BHB92),不太推荐但是可用AR9285(AR5B195)/AR9287

    如果你的BIOS有白名单,在直接修改BIOS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办法。例如,修改网卡的ID为白名单内的ID,然后用FakePCIID将它的真正被支持的ID供给Mac系统。FakePCIID能解决一些ID不符合的问题,具体的当然是看看Rehabman。

    NGFF接口:

    BCM94352Z

    NGFF明显比Mini PCIE更小,不过你要小心,NGFF本身也要分不同大小。

     

    PCIE接口:

    请到TonymacX86 buyer’s guide直接按照推荐的无线网卡购买。灵活度其实比笔记本好不少。

    不推荐USB无线网卡,但是如果你的BIOS有白名单,恐怕你可能还是要考虑下用它。如果你打算用USB网卡,一定一定要查询它的芯片实现方案,提前选择好它的OS X最新系统的驱动。例如常见的有个USB WLAN驱动及管理程序打包,最好按照其中的芯片兼容来。

    如果你连USB网卡都不想用,我推荐你使用一个小巧的无线路由器启用Repeater或Client模式,使用有线网络连接Hackintosh,因为一般来说有线网卡是非常统一,非常容易驱动。

    Rehabman有专门一篇文章,请看:[FAQ] READ FIRST! Laptop Frequent Questions

     


    BCM4322HM8L

    BCM4322HM8L 按照“修改BCM4322 ID 和国家码完美支持黑苹果和5G”中的操作,虽然会报错但是能刷ID与地区码(可将CN改为HK)。

    我真诚的建议你不要按照上面的说法刷ID.

    如果你不幸拥有这张网卡,之后你很可能观察到一个现象,这张网卡在Windows下网速奇慢(Windows自带驱动时),不是因为干扰的慢,而是真的网速很难超过2Mbps,网络属性中看不出明显问题。

    究其原因,可以用驱动精灵(或鲁大师等)把Windows10系统自动配置的2012年版的驱动更新到2014年的“ 7.12.39.11”,速度瞬间提升。但是这里或有极大问题。

    如果你更新驱动之后发生网络故障,应该这样做:

    发生故障(无法使用特定网络的DHCP功能,手动指定IP地址完全无效,或是虽然DHCP正常工作,却无法上网。两者的表现都有一句网络受限。),可能与新版驱动有关,请回到Windows设备管理器,右键属性,选择驱动程序标签,回滚驱动程序。

    同时,根据我反复尝试反复查证的经历和从这里看到的信息,BCM43XX网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Windows自带驱动,其他所有驱动(包括你自己手动安装的各种诡异驱动)都很可能遇到网络受限问题。回滚驱动自然也就是使用默认驱动了。当然也可能只能忍受那乌龟样的网络性能。

    网卡中的配置属性可以看这篇“Can Somebody Explain About Wi-Fi Device Manager Settings And Power Settings In Windows 7?

    磊科NW360 USB无线网卡

    这张网卡曾经可以在10.10及之前的OS X系统使用,到了10.11恐怕有点艰难,用它的人很少。其实,你最好不要买倒霉的电脑。

     

    本次推荐音乐

    天空への旅 

  • 10.10 Yosemite I3 4000M

    更新内容

    刷新微码的猜测来源于我发现Broadwell存在CPU内部错误,需要更新微码修复。我随后追随微码进一步发现它与众多项目有关,Intel也有提供i3-4000M的微码。

    2016年3月8日 读者“深更半夜”已经证实此猜测是正确的解法。

     

     

    意外搜索微码时发现微码竟然同时与CPUID和MSR有关,凑巧的是,这颗CPU同时需要用到MSR的一个Patch(现在的新CPU基本都如此),同时还要用到FakeCPUID。那么,通过BIOS或者Linux刷新这颗CPU的微码(Microcode)是个很可能的选择。这也许也是为何国外部分用户也用的这颗CPU但是完全没遇到特殊问题的原因。

    此外,不要忘记,换一颗CPU可能是最好的办法。i5及以上的CPU支持AES指令集,这是i3级别的CPU存在的硬伤,同时i3也不支持睿频,体验上也会差一截。

    神奇的淘宝有一项购买CPU同时置换的业务,i3 4000M能抵扣大约450RMB,具体价格看商家回收价。


     

    i3-4000M这颗CPU在10.9的时候还比较正常,能够XNU电源管理 SSDT变频。当时连续玩了几天终于搞定了10.9,后来尝试10.10总是不成功,把各种方法尝试了个遍,各种参数,各种怀疑,耗费我很多时间……

    最后都会是同样的结果 kernal panic,mac os version not yest set ,system uptime in nanoseconds….etc.

    后来和人交流聊天时他说别人的Haswell都能成功,我们也应该能——我才突然想到,我怎么不用我的参数试试其它电脑,万般凑巧的是,刚好我周围新有一个电脑和我的是采用类似的准系统,核心区别主要在于CPU不同。

    天赐良机!如此小差别的电脑,不去试试真是毫无道理。

    测试结果显而易见,毫无悬念的进入安装程序。

    i3-4000M似原生不被支持

     

     

    这时才真的安心了,差点死心了,就是如此不堪。CPU看来是原生不被支持,我要是早知道这颗i3这么倒霉我就不买这电脑了,汗颜,苹果笔记本最低都用的i5,不要买苹果没用的硬件是正理。

    后来我通过查找Clover WIKI和另外的文章找到了思路和办法。

    使用Clover的 FakeCPUID选项,Clover WIKI可以看到很多的CPUID,我把支持10.9的都尝试了一番,但是非常的不幸,没有找到一个可用的Haswell和IVY ID。

    CPUID同时会影响kernal和电源管理,结果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CPUID就无法用合适的CPU电源管理,IVY 和Haswell都(可)用新的XNU电源管理,非常可惜,我们无福享用。也即是说,我们加载的老版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根本就无实际意义——SSDT也没发现有实际意义,倍频和功耗丝毫不低,空闲功耗都在7w。

    我们可以用FakeCPUID顺利安装然后使用系统,却难以处理变频与功耗问题。

    那么电源管理怎么办呢?

    我在另外的帖子中找到了办法,即是古老的Nullcpupowermanagement ,看名字就知道这货是禁用电源管理(禁用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但是最神奇的在于他本身就会提供一点点电源管理功能,可以让你获得部分电源管理和变频。

    实际用下来,效果相当好,空闲功耗在1w以下,继续用的话温度就开始升高,大约在38-45之间幅度。虽然倍频依然被锁定在X24,但是锁定在最高总比锁定在最低好,能玩玩总比没得完的好,是吧?

    经过反复试用,只有这个Kext是核心的,其它的一些奇怪的参数,包括-xcpm,npci 2000/3000这些都无关紧要。

    这样的功耗效果相比10.9时候的变频效果并不差。只是可惜,这样的发现消耗了我太多心力。

    这件事其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我打算玩Hackintosh,就不要把明知不容易的放过来,应当尽力模仿原本。

     

    再总结一下

    在Clover Config文件中加入Fake CPUID以实际运行系统

    <key>FakeCPUID</key>
    <string>0x0206F0</string>

    可选在clover kexts目录下添加NullCpuPowerManagement,同时修改Clover config配置中的加载Kexts目录的内容到总是。

    <key>InjectKexts</key>
    <string>Yes</string>

     

    主要看下面三个参考,希望未来有更好的Haswell,IVY CPUID,其它办法或是苹果放开CPU限制吧,就像10.9一样。
    1 clvoer wiki KernelAndKextPatches
    2 Haswell-E mach_kernel patch (5960X, 5830K and 5820K) Yosemite
    3 How to: Intel Pentium G3XXX (Haswell) works with speedstep Yosemite 10.10 and Mavericks 10.9

    照例音乐


    额外说一句,如果你的屏幕遇到了闪屏问题,可以考虑用HIDPI调节分辨率,在UEFI模式与Legacy Support间切换,修改你的亮度调节方式等方法。

    另外,现在的Windows10对CPU的睿频控制也逐渐不再依赖SSDT了(大约从2016开始),确实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