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年中,我刷小红书,发现有人发帖讲述自己购买保健品原料作为补充剂的结果。他个人发现这些都是假冒的,而且还伤肝伤肾,现在已经不敢吃了。
类似的痛诉“原料”是假货的帖子还不少。我相信会折腾这些东西的人都是比较精明的,也一定会各种调查,然后才去买。如果连这种人都发帖说自己被坑了,我不觉得作为读者的你就能逃过。
保健品行业,通常来说都会跟某些特定的营养补充或者“保健”,延长寿命有关联。这些保健品到底有没有作用是一回事,就算是有作用,有没有含量又是一回事。
对于保健品的监管,一直是远远不如药品的,不仅是中国如此,世界上基本都如此。就算我们姑且相信保健作用是真的,那么这些保健品,到底有真实的含量吗?
通过回忆下我开始说到的新闻,我相信,你能想到的保健品,特别是进口保健品,有很大概率是没有一点有效成分或根本不达标的。
推销保健品,当然是为了挣钱,这点我相信没人会反对。保健品的定价和利润通常较高,如果造假,那利润更高。
就连知乎上都有通过学艺术才考上大学的,突然成了生物抗衰老专家的网红,也有自己的保健品商店。其中的产品既有烂大街的益生菌卖400块钱,也有无主流证据的非主流“伪药品”NMN。这人甚至成批量出售私自二次灌装的药品,这种行为已经干脆触犯了中国法律。
这时候你可能就要说了,“我不相信中国产保健品,那么我买的是世界名牌的”。 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肯定没有什么1688的使用经验。
只需要将你买的高价进口保健品的图片,拍照输入1688,你就会发现很多“ODM,OEM”定制广告,具体内容不表,反正就是各种接头暗号。
你可以大胆猜测下这些长相和真品长相都一样的“保健品”是生产出来卖给谁的。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总的来说,保健品有三大风险:
1 有效成分无实际作用 (如氨糖)
2 没有有效成分 (各种NMN)
3 违规添加其他成分。(如添加西药冒充效果,添加铅染料提升姜黄色泽。)
有鉴于此,我个人只做这两个选择:
我只会购买通过了药品监督管理的OTC或者其他药品。如果你喜欢维生素,那么多维元素片100片 otc药物,在某多上竟然才7块钱,远远比所谓保健品更加可靠。
对于这些元素片没有包含的维生素等等,我会选择直接吃食物。比如最近这些年大家比较喜欢的番茄红素,可以直接吃番茄(包括生吃)来补充。
通过食物补充,有两大好处,一个就是可能具有真保健作用的成分一定是存在的,这次绝对没假货。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吃这些食物通常还有额外的好处。比如你吃番茄,正好番茄就是“超级食物”,你吃鱼补充鱼油,正好鱼也是非常营养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