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抑郁的人,好像很容易变胖。
除开少数已经穷到吃不起饭的(这种情况也能刷到一些),其他的人,似乎非常容易沉迷某些外卖,奶茶,探店等等。体重随之暴涨,实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有不少人是有钱也会体重下降)
压力大的时候,不仅是会导致压力激素的增加等等直接对人的伤害,间接的一个效果,就是导致人的暴饮暴食或者物质滥用等等,这进一步会伤害当事人的身心。
在第三方的视角,当事人似乎很傻,而且怎么都不听劝。
但是,谁理解过当事人的视角呢?
在当事人自己看来,生活已经如此凄惨,就不能稍微犒劳下自己吗?就不能奖励下自己吗?
对美食的吃喝,以及性,也许是人类所能获得的,最根本的两个奖励。它们不需要依赖第三方,不会伤害第三方,完全可以在毫无依靠的情况下,独自即获得享受。
现实中的压力和绝望,终于,可以在这两项活动中获得暂时的解放。
对有的人来说,这不仅是解放,还是唯一可以获得的奖励。在痛苦的一天,或者劳累的一天后,人应该获得某些收获。但是,除开这两样,还有其他的吗?
不仅是直接的奖励,有时候还会有微妙的收益。
例如,总是有人说这样会伤害自己。那么,如果坚持这种即时奖励,不仅是暂时愉悦了自己,还证明了自己有对自我生活的控制权,有自主掌控感,这不是证明自己不是他人的奴隶吗?
这是扯淡吗?当然不是。“心理学家兰格和欧文·詹尼斯(Irving Janis)在1979年的实验中把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分为两组。他们鼓励其中一组被试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各种选择;另一组则没有选择,并鼓励他们任由养老院的职员照顾。结果显示,有选择权的被试更快乐且健康。18个月后,有选择权的这组只有15%的被试去世,而另一组有30%的被试去世了。”
能让自己长胖,也许是当事人对自我生命少有的自主时刻。
所谓不听劝,也许,就是一种机制。
这也部分程度上说明一个道理,劝说别人改变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劝说”,已经伤害到了他人的自主权。不经过自身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道路,外人的“帮助”反而似乎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