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应该思维

  • 写作者不可被制造

    今天刷某🍠,又发现一个号称一个月稿费(或含稿费)6万(有时写3万)的视频博主。

    内容包括自己开多个民宿运营,还要做各种一看就费时费力的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以及,在阳光下跑到花园前用笔记本写稿。

    看到这里,如果你有一点生活经验,都能对于知道现在的液晶显示器,应该还没有哪个笔记本有能力在阳光下能看清文字开写小说。

    再看了下这人的主页,挂的是如何使用deepseek写小说变现,小说写作的几个套路等等,反正价格不算便宜不算特别贵。

    相信明眼人会有自己的评价。

    写作者真的可以被制造(be made)吗?

    如果你看下斯蒂芬金的“论写作”,很快就能理解他的答案。

    真的不能。写作也要天赋,这种天赋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说明这点,可以正好用下斯蒂芬金自己儿子的故事。

    他儿子看了电影受到启发,想要萨克斯,于是还报了个班。几个月后,他们停止了培训课程,结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原因很简单,他儿子没有那种天赋——那种不需要人指导,就能主动去学习,练习的天赋。至少在萨克斯上他儿子没有。

    看到这里,你可能马上就想到了,现在不是有“刻意练习”理论吗?

    刻意练习最适合的是那种界定清晰的,可预测的任务。当然其他的也不是不行。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练习枯燥乏味,如果当事人没有之前说明的那种天赋,那“刻意练习”整个过程涉及的几千小时的历程,对于当事人完全就是一场折磨。

    最后得到的,不是“爱”,而是“恨”,他/她这辈子都不会再愿意触碰它。

    在某领域取得成就的精英,其实主要是依靠的“Harmonious passion”(和谐激情?)驱动。

    练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应该”,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一种他们自愿的,乐于的,为生活增加色彩的活动。

    练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源于外在的强迫。

    包括之前我看的一篇文章,讲述数学成绩好的人,一般就有个特点:他们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学习资料,并不是等老师送材料上来。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写作需要的天赋,按照斯蒂芬金的观点,其实是大量的阅读,观察,写作。斯蒂芬本人,抓住一切机会读书。

    大量的这种自我时间投入,不仅让他抓住突然出现的灵感,构建情境和强烈的情绪体验,还让他发展出自己的语言偏好。

    按照斯蒂芬金的说法,喜欢陈词滥调,喜欢矫饰语言的人,喜欢堆砌各种副词和无意义意象的人,阅读量肯定不怎样。

    不然谁会喜欢那些陈词滥调呢?

    这不仅是个品味问题,更是个阅读量问题。他说他已经几十岁了,没时间继续阅读那些垃圾来浪费生命。

    如果有志于写小说的,最缺的其实不是去搞个写作培训班,学习各种剧情套路。而是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写作。

    这里的大量,是真的大量,但凡有空闲机会都投入其中的大量。

    你都这么搞了,还有功夫天天折腾各种“精致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还有时间拍视频剪视频搞vlog吗?

    所以,回到写手能否被制造的问题。答案就是不能。

    因为各种“剧情设计技巧”可以学习,是否能沉迷在阅读当中,这是不可学习的。

    各种写作培训班和培训书,只会告诉你这可以挣钱,不会告诉你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扎根。培训班给与虚假的希望,却对最根本的问题避而不谈,毕竟你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并不等同。

    大多数人看了各种写作“技巧”,不过是在浪费生命在自己没有“天赋”的事情上。

    激情是否存在,是否能乐在其中,属于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再提及下微信读书的排行榜功能。

    自从2016年我开始用微信读书,排行榜上的人就是那几个,到现在快10年了区别也很小。

    偶尔有人因为事业心会冒出来一阵子,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他们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对这种描述不服气,不妨自己也去观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