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5 年 5 月

  • 现在看书的方式确实是变了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通过淘宝双11 和 京东图书买了好多,基本都是2-3折,贵一点我都是不买的。话说图书馆都有书,干嘛还自己买?

    一个是当时图书馆图书推荐购买系统,买书需要时间,二个是没办法写写画画,不适合我的习惯。另外我当时推荐图书馆买的一些书,国内好像都已经下架了,万万没想到。

    再后来当然就是搬家难题。还好当时我就已经掌握了用邮政普通包裹寄送的小技巧,不算特别贵,但是依然很重,很麻烦。在当时,就已经开始逐步看电子书了。

    不过那时候主要是超星系统的扫描电子书,体验相当不好,后来才出现EPUB(当时还是很多民间自制的精校版),然后是出版社级别的原生PDF和EPUB(AWZ3)。

    好吧,暴露年龄系列。

    电子书阅读,好处是随时可以看,写写画画,二次查找也方便,还可以复制粘贴到笔记本(obsidian)中,还能随时复制出来放AI系统对话和继续了解。

    最重要的是成本真低了,也不担心搬家难题了,唯一不好的就是,书籍的“装饰”属性是真没了。

    不过,很多时候,如果当事人离开人世了,包括书本在其他人眼里都是废纸。

    当事人视若珍宝,如果后人不喜欢书,那就成了废品收购站的货,想想多可惜。电子书的话,一了百了,没这个烦恼了。

    反正现在我是用的Calibre作为阅读器,我相信这个软件的寿命能熬死现在小红书上的绝大部分用户。

     

     

  • 无意义内卷与教育新方向

    如果你去过抑郁相关社群,那你很容易发现一件非常惊悚的事情——青少年是这个群体的主流。

    实际上,如果你不是未归国华侨远程关心中国,就很容易知道中学和大学已经成为抑郁重灾区。

    就在之前,我经常在论坛上,发现现在连小学都只能睡觉个位数的时间,晚睡早起竟然已经成为部分小学生的常态。

    从直接的点来说,这是非常不人道的,不仅是违反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属于无意义内卷——当其他人开始钻研偏题怪题难题的时候,剩余的人唯一出路就是继续加码和跟随。

    于是大家都不睡觉,过超高压力的生活,最后卷了个寂寞。反正高等教育资源和经济上的资源供给也并没有增加多少点,无数人被迫参与内卷,放弃了游戏和基本的人格发展的机会却是百分百肯定的。

    其实,从现在的研究发现,影响未来收入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基础的“品格技能”。标准化考试成绩预测力属于相当差的,美国很多高校已经不再看SAT成绩,即使申请人提交了也不看。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未来人类教育的趋势。

    中国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初级阶段各种偏怪难训练过度,但是在大学阶段训练过少。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海外教育界的观点。对这点感兴趣,可以看看“亲历美国教育 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

    在基础教育阶段,全球对学生最好的也许就是芬兰教育体系。芬兰教育系统在上世纪改革之后,一跃超过诸多传统教育大国来到世界顶流。按照芬兰的说法,“我们没有一个大脑可以浪费”。

    总的来说,芬兰教育体改革,实现的是“硕士教育教师+最新学术交流+长期的负责教师+教师具有自主决策权+团队通常还包括一名心理学家、一名社会工作者、一名护士、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可以重复说,芬兰教育体系是对孩子最友好的体系,是全球最顶尖的,这方面就算是美国也不如芬兰。

    但是小红书上不一样,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比谁都懂教育,天天发表“芬兰都是公知吹的”,“别反思环境,多反思自己”这种言论。

    反正世界上就没有比他们还懂教育的,尤其是自己出身不错,就绝对禁止其他人获得更好的路。
    “什么?有人出路不好?多多反思自己,别反思环境”。

    这些人跟华人川粉很像,自认为比谁都懂美国,注定的结局,就是孩子长大之后跟第一代川粉彻底决裂,反目成仇,而第一代移民还以为自己比谁都懂呢。

     

    PS:本文是3月初写的,开始是发表在我的社交平台账号上。本来完全是没人去看的,结果过了半个月平台运营也许是看上了这篇文章,开始疯狂推流,但是过了两天就被人恶意举报了。

    现在继续发表在我的博客和公众号上。